文化教育
四川省完成第二輪修志重大文化工程
四川日報
2021-01-10 10:25
謳歌新時代,彰顯新氣象 新年音樂會致敬奮鬥者
四川日報
2021-01-01 10:15
川渝共謀川劇發展振興 “大川劇圈”講好巴蜀故事
12月29日,四川省川劇院建院60週年活動在成都舉行,不少川劇名家、專家、藝術工作者共赴這場盛宴。
四川日報
2020-12-30 10:09
四川省第三批歷史文化街區名單公佈 62個街區上榜
成都市龍泉驛區客家歷史文化街區、富順縣鄧井關大河街歷史文化街區等62個街區被評為全省第三批歷史文化街區。
四川日報
2020-12-28 09:38
考點內設“發熱考場”“抗疫精神”進考題
12月26日,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拉開帷幕,四川參加考研人數創新高,準考人數達20.89萬人,比去年增長19%。
四川日報
2020-12-27 09:47
四川發現我國特有植物傘花木
經鑑定,調查人員在省內發現了我國特有重點保護植物傘花木,這是該植物在國內調查分佈的新記錄。
四川日報
2020-12-23 09:31
四川省新增4家國家一級博物館
12月21日晚,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核定中國印刷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四川日報
2020-12-23 09:31
四川省工會啓動元旦春節送温暖活動
困難職工、勞模先進、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派駐掛職幹部職工、農民工以及快遞小哥為代表的八大羣體等,是此次送温暖活動覆蓋對象。
四川日報
2020-12-18 10:06
推動共建共享 讓農家書屋“活”起來
過去一年,四川省着重在書屋管理、宣傳引導、內容供給、延伸服務、數字化建設等方面下功夫,推動基層農家書屋有人管、有書讀、有閲讀活動,讓書屋聚人氣、有活力、可持續。
四川日報
2020-12-16 09:51
給孩子上户口 為啥要先交1萬元
“社區幹部説按照村規民約,像我這種再婚人員給孩子上户口,必須繳納1萬元公益金。”鄧俊有點想不通:結婚、生子都是符合法律規定的,為什麼按照村規民約就要交1萬元才能上户口。
四川日報
2020-12-16 09:50
榕山鎮回洞橋村:扶貧車間裏的姐妹花
噠噠噠……11月25日下午,合江縣榕山鎮回洞橋村的扶貧車間傳出陣陣縫紉機高速運轉的聲音,製衣工人們正熟練地操作着縫紉機。
四川日報
2020-12-13 10:28
“見證詩歌的温暖和力量”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
12月9日晚,“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成都電視台一號演播廳拉開帷幕。
新華網
2020-12-10 10:46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打響“四川品牌”
四川省中華經典誦寫講演系列活動已經走過兩屆,通過競賽、展演的方式,吸引海內外上千萬人次關注,打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四川品牌”,引導社會大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傳承中華文明,弘揚巴蜀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四川日報
2020-12-07 11:03
川貨全國行走進南昌 展示四川脱貧攻堅成果
12月5日,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暨2020中華品牌商標博覽會在江西南昌拉開帷幕,“川貨全國行·南昌站”活動也同步開展。
四川日報
2020-12-06 09:53
一眼千年,成都在這裏摺疊
在如此狹小的空間內,濃縮了一座城市千年的歷史,不僅在中國獨一無二,在世界上也只有羅馬鬥獸場可與之媲美。
新華社客户端
2020-11-27 14:02
提高認識 明確舉措 強化保障 確保碩士研究生招考安全平穩有序
會議強調,要明確重點,進一步抓實抓牢考試安全工作的關鍵環節,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工作舉措,堅決保障試題試卷安全,完善考試安全應急處置機制,加強考試環境治理,嚴明考風考紀。
四川日報
2020-11-27 10:19
一位貧困户的“逆襲”之路
11月9日下午,在興文縣大壩苗族鄉古佛台村一組,黃德學半蹲在地上,抓起一把剛和好的飼料,手把手地教身邊的劉小平,“飼料、蛋白粉和水的比例要弄好,不然小豬不愛吃。”
四川日報
2020-11-25 09:15
六旬基層人大代表29年持續發聲 見證筏子河“美麗之路”
11月20日下午,66歲的王克秀沿着筏子河還沒走幾步,路人便紛紛過來跟她打招呼:“王孃孃,又來巡河哇?”
四川日報
2020-11-24 10:22
“中國書法 蓬溪雅集”活動開幕
11月15日,“中國書法 蓬溪雅集”活動在“中國書法之鄉”遂寧市蓬溪縣開幕。
四川日報
2020-11-16 10:40
通過非遺保護傳承、文旅綜合開發 四川省多地文化扶貧效果顯著
在脱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如何喚醒各地的文化資源,帶動當地羣眾脱貧致富?全省多地積極探索、廣泛實踐,通過非遺保護傳承、文旅綜合開發等形式,既留住鄉愁,又致富一方。
四川日報
2020-11-09 09:35
今年第二批“四川好人榜”公佈 30名好人榜上有名
11月4日,2020年“四川好人榜”第二場發佈儀式在廣元舉行,30名先進典型登榜。
四川日報
2020-11-05 10:56
村民轉身成主播 積極備戰“雙十一”
11月4日,涼山州西昌市禮州鎮,西昌現代花卉產業園區大棚內,鎂光燈下,李香雪正在做直播,展播台上整齊地擺放着鱗次櫛比的多肉植物。
四川日報
2020-11-05 10:08
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揭牌成立
10月31日,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六十週年紀念大會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
四川日報
2020-11-01 11:11
2020年四川省女職工茶藝師職業技能大賽落幕
10月30日,2020年四川省女職工“我學、我練、我能”茶藝師職業技能大賽閉幕。
四川日報
2020-10-31 10:29
成都考古20年,原來成果這麼多!
10月24日,《成都考古發現》年度報告集(1999-2018)出版20週年之際,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與科學出版社在北京聯合組織召開專家座談研討會。
四川日報
2020-10-30 10:02
挖掘“三蘇”法治思想全國法學專家眉山論劍
10月28日,由中國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等主辦的蘇洵蘇軾蘇轍與傳統法治文化高峯論壇在眉山市舉行。
四川日報
2020-10-29 10:44
明年起每年3月第二週為四川省“自然教育周”
10月24日,首屆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研討會暨中國(四川)第四屆森林自然教育大會在雅安市滎經縣舉行。
四川日報
2020-10-25 09:44
歲月悠悠 三十餘座宋蒙(元)古城今何在?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推動四川宋蒙(元)古城和重慶釣魚城聯合申遺成為可能。如今古城安在?每座城池背後,又曾經歷了怎樣的腥風血雨?伴隨着已經啓動的考古調查,古城面紗即將揭開。
四川日報
2020-10-23 09:35
將非遺文化“軟實力”變成脱貧奔康“硬支撐” 高原放牛娃變唐卡傳承人
從一字不識的牧場放牛娃,到壤塘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覺囊唐卡代表性傳承人,更滾人生軌跡轉變的背後,是當地助力農牧民脱貧增收的探索之路,是壤塘縣將非遺文化“軟實力”發展成脱貧奔康“硬支撐”。
四川日報
2020-10-22 10:29
2020天府書展親子閲讀活動啓動
10月18日,2020天府書展親子閲讀活動在文軒親子書店(仁和新城店)正式啓動。當日,該書店獲得成都市全民閲讀活動指導委員會授牌,正式成為“成都市少年兒童閲讀基地”。
新華網
2020-10-19 17:03
“農民喜愛的百種圖書”名單出爐
10月16日,2020“農民喜愛的百種圖書”在四川成都天府書展上正式向社會公佈。
四川日報
2020-10-17 10:10
2020天府書展開幕 800餘場精彩活動等你來
10月16日上午,以“扶智扶貧 共建小康”為主題的2020天府書展在成都文軒BOOKS九方店正式開幕。全省各市(州)和縣(市、區)閲讀交流、館店融合、新書發佈、惠民售書等系列線上線下展示展銷活動同步啓動。
新華網
2020-10-16 22:00
應對疫情加快了出版業轉型發展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令出版行業、實體書店、全民閲讀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這期間,人們的閲讀情況怎樣?出版業有哪些實踐經驗值得借鑑?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又該用什麼行業視角與心態去面對挑戰?
四川日報
2020-10-16 09:52
賣慘賺流量?我們不需要這樣的“慈善直播”
記者發現,相關視頻多采用自媒體個人與孤寡老人、留守兒童聊天的畫面,多用“爺爺下跪那一刻,我把自己看哭了”“自己的衣服都穿不成了,他的願望卻是給媽媽買一套新衣服”等煽情、獵奇的話語吸引眼球。
半月談
2020-10-15 14:20
800餘場閲讀活動今起輪番亮相
進入10月,四川省內400餘家實體書店和圖書館忙碌起來,800餘場閲讀活動從15日起輪番亮相——16日至20日,2020天府書展將如期而至,書香飄全川。
四川日報
2020-10-15 10:00
巴人巴風巴文化 鮮活生動
本屆藝術節以“巴人巴風·相約巴中”為主題,聚焦巴文化的挖掘整理、闡發展示、推介傳播,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四川日報
2020-10-15 10:00
今年四川全省脱貧攻堅獎名單出爐 60個先進集體和120名先進個人獲表彰
10月13日,記者從四川省扶貧開發局獲悉,2020年四川省脱貧攻堅獎獲獎名單已經出爐,成都市武侯區水務局等60個先進集體、簡陽市雲龍鎮龍潭村黨支部副書記王承等120名先進個人獲表彰。
四川日報
2020-10-14 09:41
頭部機構、專家學者“論劍” 網絡視聽期待“新物種”
由於疫情影響,視聽行業有紅利,也面臨更高的要求。主論壇上,不少嘉賓提到,這更考驗內容的優質度,讓行業重新迴歸內容這一核心。
四川日報
2020-10-14 09:41
熊貓社區小鎮故事|走進“川南寨堡之冠”三多寨鎮 觸摸歷史感受人文
三多寨鎮位於自貢市大安區東北部。三多古寨始建於清咸豐三年,以“五門、三軸、內外城”形成內外兩城的格局。
新華網
2020-10-13 14:36
網聚誠信正能量爭做四川好網民
今年是好網民工程實施的第五年,也是四川省首次舉辦好網民工程推進會。推進會上,團省委相關負責人從四個方面分享了引領青年好網民隊伍的具體做法。
四川日報
2020-10-13 09:58
瞭望·故事|涼山一家人的重生
8月的古里拉達峽谷迎來難得的晴好,紫色的黃芩花開滿了山坡,乍一看像一片薰衣草的海洋。這片美麗的植物,承載着里布一家六口人未來生活的希望。
瞭望
2020-10-12 17:26
三星堆博物館將建新館 全球“海選”設計方案
10月10日起,三星堆博物館正式面向全球徵集三星堆古蜀文化遺址博物館及附屬設施工程(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和遊客中心項目)建築概念設計方案。
四川日報
2020-10-11 10:06
四川促進11.9萬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每人至少提供3次崗位推介
對每名未就業畢業生提供不少於3次針對性崗位推介;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零就業家庭未就業畢業生實施“一對一”重點幫扶……
四川日報
2020-10-10 10:28
郎朗走進汶川縣特殊教育學校 希望未來能請這裏的孩子一同演出
汶川縣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毛運蘭,在送走郎朗一行後,心情依然激動:“郎朗是世界鋼琴大師,他獲了那麼多大獎,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
2020-10-09 14:35
四川女足時隔15年再度拿到全國冠軍
第五輪比賽,面對同樣志在衝超的陝西説實創投,四川女足兩度落後,兩度頑強將比分扳平。前五輪比賽結束,四川女足3勝1平(其中一輪輪空),排名小組第一。
四川日報
2020-10-09 09:48
線上活動扎堆,線下活動精彩 百萬羣眾雙節打卡文化場所
假期裏,除了遠方的風景,走進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場所來一場心靈之旅,成為不少人的選擇。
四川日報
2020-10-07 08:30
快時尚 慢體驗 四川果酒探尋發展思路
近年來,消費者對健康、時尚的追求愈發強烈,這為新興的時尚酒品提供了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
四川日報
2020-10-05 09:16
重磅文博展“熬濃”節日文化味
10月4日,文旅市場持續升温,省及成都市各大博物館也迎來客流高峯。
四川日報
2020-10-05 09:16
三星堆入選首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
9月25日,國家文物局公佈第一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名單,四川廣漢三星堆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入選。
四川日報
2020-10-03 08:11
四川兩件彝族特色作品入選“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
10月2日,記者獲悉,四川省推選的《長子》《大涼山上卡沙沙》兩件作品,入選中宣部第八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
四川日報
2020-10-03 08:11
“沉浸式”遊樂開啓黃金週
2020年先鋒潮創賽優秀作品展在成都城市音樂廳開展。
四川日報
2020-10-02 09:37
熊貓社區小鎮故事|川西“煙雨古鎮”——柳江古鎮
柳江鎮位於眉山市洪雅縣城西南30公里,距成都150公里、瓦屋山50公里、峨眉山30公里,是成都—峨眉山—瓦屋山旅遊幹線上的核心景區。
新華網
2020-09-29 16:29
劍門關實景崖壁燈光演藝秀《劍門長歌》國慶開啓體驗
9月28日從劍門關華僑城獲悉,由劍門關華僑城投資8800萬元打造的實景崖壁燈光演藝秀——《劍門長歌》將於國慶期間亮“劍”試運營。
新華網
2020-09-28 16:03
2020年知名高校四川人才活動周啓動
9月26日,“美麗四川·創業天府”2020年知名高校四川人才活動周首站走進哈爾濱工業大學,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舉行專場推介招聘會。
四川日報
2020-09-27 10:20
四川綿陽:科博會上開來兩台“電車”
9月17日,記者探訪雲展館時,被兩輛可以高速奔馳的“電車”所吸引。雖然一輛可以在城市公路沿着“虛擬軌道線”行駛,一輛仍需在傳統的鐵軌上運行,但都行駛在綠色節能的“軌道”上。
四川日報
2020-09-18 10:14
在四川全省開展厲行節約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系列行動
方案提出,機關事業單位要規範食堂管理,貫徹實施四川省《機關職工食堂管理服務規範》,減少食堂運行中的糧食浪費;深入開展“光盤行動”,黨員領導幹部率先垂範,帶頭執行各項節約措施,堅決杜絕浪費現象。
四川日報
2020-09-18 10:14
記者探訪科博會雲展館 “黑科技”來襲 帶你提前看
“黑科技”如何讓一頭生豬身價高達上百萬元?掃地機器人如何開到水面上?距離第八屆科博會還剩最後幾天,9月16日,記者提前探訪第八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雲展館,為科技迷們提前揭曉科博會上的“黑科技”。
四川日報
2020-09-17 09:48
線上線下齊推進 第八屆科博會籌備最後“衝刺”
技術人員面前的電腦屏幕上,一個個3D展品建模正在做最後的調試和完善。距離9月21日第八屆科博會開幕還有幾天時間,工作人員正在做最後的“衝刺”工作。
四川日報
2020-09-16 10:26
熊貓社區小鎮故事|原生態的川西古鎮——平樂古鎮
平樂古鎮,位於成都市西南93公里、邛崍市西南18公里處,古稱“平落”,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漢時期就已形成了集鎮,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新華網
2020-09-14 15:03
“甘孜州是一個值得來的地方”
“全校48個教室全部實現多媒體教學。”呷拉鎮片區寄宿制學校副校長宋志華告訴記者,與成都市實驗小學聯網合作,學生不出甘孜就能學到和成都小學生一樣的課程。
四川日報
2020-09-14 10:04
全省影視企業座談會召開 打造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影視IP
9月11日,全省影視企業座談會召開,省內重點影視企業、行業知名編劇、高校專家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蔘加座談。
四川日報
2020-09-12 13:21
四川省召開慶祝第36個教師節座談會 強化新時代教師隊伍的責任擔當
四川日報
2020-09-10 10:26
三星堆祭祀區正式啓動發掘
四川日報
2020-09-08 09:58
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名錄公佈 3名川籍英烈上榜
位於成都市人民公園內的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袁治、彭為工、彭仕復3名川籍抗日英烈被列入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羣體名錄。
四川日報
2020-09-04 10:30
“阿依”們的夏天 大涼山孩子被脱貧攻堅改變的暑期生活
大涼山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單調乏味地重複了千百年。挖洋芋、割蕎麥、曬花椒、放牛羊……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的莊重承諾,讓他們的命運激起了質變的浪花
新華每日電訊
2020-08-28 11:12
無腿舞者:汶川地震中不幸失去雙腿 頑強地戴着義肢舞動腰肢 向截肢者們發出共舞邀請
一段舊視頻,最近又成了網絡熱點:一名穿戴義肢的美麗女子,很有節奏地舞動腰肢,展現出別樣的美麗。
新華每日電訊
2020-08-28 10:51
大佛無恙 古人智慧和現代科技留下伏筆
8月18日,受持續特大暴雨和洪峯過境影響,洪水淹到了樂山大佛腳趾,這是1949年來首次。洪水退去,大佛是否無恙?2018年啓動的大佛修繕,是否有用?
四川日報
2020-08-28 09:33
新華社評四川南充錯別字公文:不走心傷民心
錯別字連篇的公文,讓儀隴縣人社局尷尬地“火”上熱搜,也讓人不禁懷疑:在對待羣眾時,他們真的“走心”了嗎?
新華每日電訊
2020-08-28 09:33
涼山脱貧縣雷波今年高考錄取再創歷史新高 本科上線402人 2人考上清華北大
“打開通知書就像來到了北京大學大門前。”8月23日,一份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送到雷波中學應屆畢業生高欣怡手中。一旁的父親高興不已,用手機拍下女兒與錄取通知書的合照,發到了親戚微信羣裏。
四川日報
2020-08-27 09:51
四川三類重點羣體總體就業率超全省平均水平
記者從四川省教育廳瞭解到,截至目前,四川高校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湖北籍畢業生、殘疾畢業生總體就業率已超全省平均水平。
四川日報
2020-08-25 10:05
四川氣象部門“超級大腦”讓風雲“可測”
天有不測風雲,天氣預報如何做到“準確”?發佈暴雨預警信息的決定背後有着怎樣的玄機?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在基層防汛中如何發揮作用?所有答案,都藏在氣象工作者的“超級大腦”中。
四川日報
2020-08-25 10:05
“千河之省”如何破解山洪之困
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所長鄢武先認為,針對山區,首先應策劃一批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有機結合的綜合治理項目,其次要建立一個協同溝通機制,改變目前不同部門行業化、板塊化的現狀,打“組合拳”。
新華每日電訊
2020-08-24 10:58
成立合作社 她帶村民養起“脱貧兔”
因患一種罕見病症,郭素蘭骨頭十分脆弱,身高也被“定格”在70釐米。但面對病魔,她堅強樂觀,主動學習編織、十字繡等,還搞起了家兔養殖,帶動了周邊貧困户脱貧。
四川日報
2020-08-23 09:17
四川本科一批錄取工作正式啓動
錄取場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正式開始投檔前,省錄取場信息交互組與本批次高校就生源情況、調檔比例、計劃調整進行了溝通和信息交互。
四川日報
2020-08-23 09:17
四川省高位謀劃推進省校戰略合作,“牽手”國內外知名高校
近年來,四川省高位謀劃推進省校戰略合作,已和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北京大學等23所國內外知名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四川日報
2020-08-21 10:28
國社@四川|大足石刻亮相古蜀金沙
16日,“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展覽通過90餘件(套)展品,呈現大足石刻的美學內涵、雕刻工藝和文保成果。
新華網
2020-08-17 15:13
湊“標準”猛點菜 最低消費助長浪費
“為了達到最低消費標準,只好多點菜,結果最後沒吃完。”8月14日,成都市民任先生與高中同學聚餐,餐廳包間的“最低消費”讓他連連吐槽。
四川日報
2020-08-15 13:04
四川大劇院復工首演 《遍地英雄》致敬抗疫川人
8月13日晚,因疫情關閉200多天的四川大劇院迎來複工首場演出——原創音樂劇《遍地英雄》。這部抗疫題材的原創音樂劇,講述了四川普通人的抗疫故事。接下來,《遍地英雄》將開啓全國巡演。
四川日報
2020-08-14 09:53
“吃回本”作祟 這裏成了“重災區”
提起自助餐,“一定要吃回本”是大多數人的第一想法。8月13日,記者走訪了多家自助餐廳,發現“不吃虧”的消費心理,讓自助餐成為食物浪費的“重災區”。
四川日報
2020-08-14 09:53
四川發出倡議書 公共機構做表率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倡議書希望全省各級公共機構及廣大幹部職工要樹立厲行節約意識,崇尚糧食節約理念,積極行動起來,加大節糧宣傳力度,帶頭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四川日報
2020-08-13 10:06
正在加載內容...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
friend_list:
申通快遞香港
4ps集運
淘派電商
菜鳥4px
四方集運查詢
淘寶集運香港
申通香港
四方集運倉
遞四方
香港郵政寄中國
冠達快運
冠達快運
快遞大陸
四方集運查詢電話
易達集運
點對點
菜鳥物流
韻達快遞香港
四方集運香港電話
遞四方集運
中通國際香港
李医生去角质
战术裤男
刚出生婴儿衣服
车载手机架
舒俱来手串
系带上衣
半身裙黑色高腰 a字
伴娘服2019新款
秋装女学生韩版
汽车闯关大冒险
香港淘11